第172章 泉州之战(六) (第1/2页)

加入书签

泉州造船历史悠久,春秋至战国初期,泉州属越国地,其土着居民统称百越族,擅长造舟航海。

隋唐至五代时期,泉州已经是四大对外交通港口。其造船业发达,所造海船船身巨大,结构坚固,载重量大,抗风力强。

水密舱技术最迟是出现在唐朝的,至宋朝更是将水密舱技术发挥到了极致。

这种黑科技领先西方一千多年,西方直到1795年也就是18世纪末,英国佬才开始使用水密舱技术。

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水密舱技术最早出现于晋代,但是至今未见任何晋代沉船实物为证。

华夏水密舱技术不但存在于史料中,更是有出土的古船实物佐证。

1973年6月在江苏如皋发现的唐代沉船,船长约18米,共9个船舱,两舱之间设有水密舱壁。

船舱最长为2.86米,最短的为0.96米。

这是真品实物,可不是意大利佬搞的什么2300年前的青铜器,捞出来水一冲新崭崭的。

青铜器上面刻有什么某某世家大族,结果全都是绝后的。

西方历史上出现的所有的“名门贵族”,全特酿的都是一个后代都没留下。

(统统断子绝孙,呵呵。)

水密舱技术使得即使船体破损了一两处,某些舱区进水,船也不会沉没。

水密隔舱技术看起来简单,却被誉为人类航运史上的最伟大发明。

另一个好处就是增加了船舶的横向强度。

宋徽宗时期因为陆上交通并不相邻,为出使朝鲜建造了“神舟”,载重量竟高达两万石,一千两百吨以上。

(石×120斤=240万斤=1200吨)

“龙舟”海船主桅杆高十丈,头桅高八丈,共装帆110幅。

史书记载:“巍如山岳,浮动波上,锦帆鹢首,屈服蛟螭。”

泉州在元朝时期形成上宽下窄周长三十余里的一座长形状的城郭,故而又称鲤城。

三国时期便置县管辖,南北朝时期又设郡。

从宋朝开始逐渐发展成世界第一大港。

泉州,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。

异常活跃的海贸为南宋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持,这也是南宋有足够财力抵抗元朝近半个世纪的一个原因。

提到泉州,阿拉伯人蒲寿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: 高手留步 汉末三国:从扬州开始争霸 重回三国当霸主 开局村花来救驾,吾许你一个天下 人在雪中:悟性逆天六岁剑开天门 大明: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意外穿越?竟统一三国! 穿越古代,我有无限现代科技 家父汉武帝!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 新莞人穿越成农家子 女帝宠臣?不,我乃国家柱石 朕,剩者为王 我爹是奸臣 被退婚后: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 [剑三]花哥的光合作用 我死后师尊人设崩了 盗馆 红楼贾兰:今晚省亲,要不要逃? 三国:偷偷发展吓坏众诸侯